FTA效應…機械業成本 一年多10億元 | |
訊息提供:經濟日報 更新時間:2012-03-20 13:03:38 |
(本報系資料庫) 韓歐、韓美自由貿易協定(FTA)陸續上路,嚴重衝擊台灣機械設備出口競爭力,台灣區機器公會理事長徐秀滄昨(18)日表示,已有越來越多廠商為了保住訂單,必須被迫「倒貼」關稅差額,估計一年對國內機械產業增加10億元成本負擔。
面對政府與外國在FTA洽商的進度緩慢,徐秀滄說,業界只能「咬緊牙關」,自行吸引因為韓歐、韓美FTA所產生的關稅成本,他預期,這種情形從今年開始會越來越明顯,政府應趕快協助業者解決問題。
目前,歐盟工具機進口關稅平均在2%至3%,美國工具機進口關稅則在4%至5%之間。韓歐、韓美FTA上路,韓國工具機可免稅銷到歐、美市場,已明顯較台灣工具機擁有優勢,也擠壓台灣工具機在歐美的行銷空間。
徐秀滄表示,由於台灣工具機產品品質優異,歐美客戶短期間還不至於轉移訂單給韓國,但多出來約3%至4%關稅成本,勢必會要求台灣工具機廠「自行吸收」,這將嚴重影響台灣廠商的獲利。
據估計,台灣工具機去年出口到歐盟的金額為5.7億美元(約新台幣170億元),出口到美國的金額為3.9億美元,若以去年出口金額來推算,國內業者自行吸收關稅成本將達新台幣10億元。
機器公會公布今年1至2月台灣機械出口速報,出口金額為30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4.1%,若以新台幣計價,則出口值為900億元,年增6.5%,是台灣所有出口產業中,成長最具代表性的產業,業界第一季接單均已滿單,第二季接單持續增加中。
徐秀滄指出,今年前二月新台幣對美元貶值2.2%,鋼材鑄件價格波動不穩定,歐美韓FTA的衝擊、以及ECFA貨品貿易協商進展不明等,仍是台灣機械產業的最大困擾。
至於工具機部分,今年1至2月台灣工具機出口金額為6.5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4.4%。其中,歐盟及北美市場出口均大幅成長,美國成長83%、德國成長63%、荷蘭41%、泰國119%。
徐秀滄表示,以今年前二月出口表現來看,明顯優於業界預期,儘管有歐美韓FTA等不利因素困擾,但他仍預期,今年台灣機械總產值仍將有10%以上成長,上看1兆元,而出口也有機會挑戰230億美元,年增約12%。
![]() |
圖/經濟日報提供 |